-
Notifications
You must be signed in to change notification settings - Fork 4
Description
名词卡:有趣度
印象:所有有趣的命题都涉及表象和存在之间的根本区别,现象学的主题和本体论的主题之间的根本区别。 一个有趣的命题是这样一个命题,它首先阐述了一个关于世界某一特定部分看起来的方式的现象学假设,然后以真理的名义否定了这个现象学假设,也就是说,以一个更加深刻、更加真实、更加本体论的标准的名义。 更确切地说,一个有趣的命题是首先试图揭露其被认可的对应者的本体论主张仅仅是现象学的伪装,然后用它自己对本体论优先性的主张来否定这种现象学的伪装。 简而言之,一个有趣的命题总是否定一个公认的命题。 我所研究的所有有趣的命题都可以很容易地翻译成这样的形式:"看似是 x 的东西实际上是非 x 的"或"被接受为 x 的东西实际上是非 x 的"。
有趣索引 | 表现 | 例子 |
---|---|---|
机构 Organization | 看起来杂乱无章的现象实际上是一种有组织的现象 | 斐迪南 · 托尼斯(Ferdinand Tonnies)在《社区与社会》(Community and Society)一书中断言,当时所有社会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被认为是多方面的、不确定的,事实上,这种关系可以围绕两种主要类型来组织(Gemeinschaft 和 Gesellschaft)。 |
看似有组织(结构化)的现象实际上是无组织(非结构化)的现象。 | 卡尔•马克思(Karl Marx)在《资本论》(Capital)中断言,资产阶级社会的经济进程实际上并不是以那种方式组织的,而是以另一种方式组织的。在他撰写本文时,这种经济进程被认为是以一种方式组织的。 | |
成分 Composition | 看似混杂的异质现象实际上是由一个单一的元素组成的。 | 西格蒙德 · 弗洛伊德在他的《文集》中断言,儿童、原始人、精神病患者和成年人在人群中的行为,以及梦境、笑话、口误和笔误,这些在他写作时被认为彼此之间没有任何联系,实际上都是本能驱力的各种表现。 |
看似单一的现象实际上是由各种异质因素组成的。 | 马克斯 · 韦伯在《经济与社会》中断言,当时被认为是铁板一块的分层体系,实际上是由经济阶级、地位威望和政治权力三个独立变量组成的。 | |
抽取 Abstraction | 看起来是个体现象,实际上是整体现象。 | 埃米尔 · 涂尔干(Emile Durkheim)在《自杀》(Suicide)一书中断言,自杀事实上(更重要的是)是一个社会的特征。当时,自杀被认为是一种个人行为特征。 |
似乎是一个整体现象,实际上是一个个体现象。 |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在《泰晤士报关于战争与死亡的思考》(Thoughts for the Times on War and Death)一书中断言,战争实际上(更重要的是)是一种心理现象。当时,人们认为战争是一种社会现象。 | |
一般化 Generalization | 似乎只是局部现象,实际上却是一种普遍现象。 | 卡尔•曼海姆(Karl Mannheim)在《意识形态与乌托邦》(Ideology and Utopia)一书中断言,当时认为只影响资产阶级的思维过程的意识形态限制和扭曲,实际上影响了所有社会阶级。 |
看似普遍的现象实际上是局部的现象。 | 布罗尼斯瓦夫 · 马林诺夫斯基在《野蛮社会的性与压抑》一书中断言,俄狄浦斯情结事实上并非在所有社会中都存在,在他写作时,俄狄浦斯情结被认为是人类的普遍情结。 | |
稳定化 Stabilization | 看似稳定不变的现象,实际上是不稳定、会变的现象。 | 卡尔 ·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断言,资产阶级社会的社会组织,在他写作时被认为是永久性的,事实上即将发生突然而戏剧性的变化。 |
看似不稳定、不断变化的现象,实际上是一种稳定、不变的现象。 | 格奥尔格 · 西梅尔(Georg Simmel)在《冲突》(Conflict)一书中断言,任何充满冲突的社会组织,在他写信时被认为处于转型的边缘,实际上可能能够无限期地维持现状(处于稳定的冲突状态)。 | |
功能 Function | 看来作为达到目的的手段无法有效发挥作用的现象,实际上是一种有效发挥作用的现象。 | 罗伯特 · 默顿在《社会理论与社会结构》中断言,政治机器实际上是实现社区目标的有效机构。当时,人们认为政治机器在实现社区目标方面效率低下。 |
似乎是一种作为实现目标的有效手段发挥作用的现象,实际上是一种无效发挥作用的现象。 | 赫伯特 · 马尔库塞在《压迫性宽容》一书中断言,美国的宽容传统实际上是一种阻碍实现自由社会目标的价值观,在他撰文时,这种传统被认为是促进自由社会目标的价值观。 | |
评估 Evaluation | 看似不好的现象,实际上却是好的现象。 | 莱恩在《经验的政治学》(The Politics of Experience)一书中断言,当时认为精神分裂症是件坏事,但实际上是件好事。 |
看似好的现象,实际上却是不好的现象。 | 弗里德 · 里奇 · 尼采在《论道德的谱系》一书中断言,当时他认为基督教道德是一件好事,但实际上却是一件坏事。 | |
相互关系 Co-relation | 看起来不相关的(独立的)现象实际上是相关的(相互依赖的)现象。 | 奥古斯特 · 霍林谢德在《社会阶层与精神疾病》一书中断言,社会阶层与精神疾病实际上是相互关联的,在他撰写本书时,这两者被认为是不相关的。 |
看起来相关的(相互依赖的)现象实际上是不相关的(独立的)现象。 | 埃米尔 · 杜尔凯姆在《自杀》一书中断言,自杀以及诸如精神病态、种族、遗传和气候等其他现象,在他写作时被认为是相关的,事实上是不相关的。 | |
共存 Co-existence | 看似能够共存的现象,实际上是不能共存的现象。 | 丹尼斯 · 德 · 鲁杰蒙特在《西方世界的爱情》一书中断言,爱情和婚姻在他写作时被认为是相容的,但实际上是不相容的。 |
看似不能共存的现象,实际上是可以共存的现象。 | 西格蒙德 · 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在《强迫性神经症案例笔记》(Notes on a Case of obsessive Neurosis)中断言,爱与恨在他写作时被认为是不相容的,但事实上是相容的(处于矛盾的心理状态)。 | |
共同变异 Co-variation | 现象之间似乎是积极的共变,实际上是现象之间的消极共变。 | 大卫 · 卡普洛维茨在《穷人支付更多》一书中断言,许多商品和服务的支出在他写信时被认为会在较低收入水平下减少,但实际上在较低收入水平下会增加。 |
现象之间看似消极的共变,实际上是现象之间积极的共变。 | 亚历西斯·德·托克维尔在《旧政权和法国大革命》中断言,一个社会群体渴望革命,当时他写信时认为革命随着他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而降低,事实上随着他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提高。 | |
反对派 Opposition | 看似相似(几乎相同)的现象实际上是相反的现象。 | 马素·麦克鲁汉在《理解媒体》中断言,广播和电视在他写作时被认为是类似的媒体,但实际上是相反的媒体(一种是热媒体,另一种是冷媒体)。 |
看似相反的现象实际上是相似的(几乎相同的)现象。 | 埃里克 · 霍夫在《狂热份子》断言,那些加入相反的社会运动的人的心理动机实际上是相似的。 | |
因果关系 Causation | 似乎是因果关系中的独立现象(变量)实际上是因变现象(变量)。 | 霍华德 · 贝克尔在《局外人》中断言,一些个人的特殊行为,在他写作时被认为是导致其他人给他们贴上异常者的标签,实际上是由其他人给他们贴上异常者的标签而引起的。 |
似乎是因果关系中的因果现象(变量)实际上是独立现象(变量)。 | 马克斯 · 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断言,一个社会的宗教事实上决定了社会的经济,他当时写信时认为这个社会的宗教是由社会的经济决定的。 |
对立面:无趣的命题
首先,如果一个命题不是否认他们假设的某些方面,而是肯定他们假设的某些方面,那么听众就会认为这个命题是无趣的 实际上,这个命题是在告诉它的听众: 看起来是这样,实际上是这样。 你一直以为是真的,其实是真的。 现象学是本体论。 听众对这类主张的反应是:"这是显而易见的!"
其次,如果一个命题不是否认或肯定他们的假设根据的某些方面,而是根本不涉及这个假设根据的任何方面,那么听众就会认为这个命题是无趣的。 (例如:"爱斯基摩人比犹太人更有可能... ...")实际上,这个命题是在告诉它的听众: 真正的真理与你一直认为是真理的东西没有联系。 现象学与本体论无关。 听众对这类主张的反应是:"这是无关紧要的!"
第三,如果一个命题不是否定他们的假设根据的某些方面,而是否定整个假设根据,那么听众就会认为这个命题是无趣的。 (例如:"社会因素对一个人的行为没有影响。") 实际上,这个命题是在告诉它的听众: 所有看起来是这样的事实根本不是这样的。 你一直以为是真的东西其实都是假的。 现象学与本体论完全背道而驰。 听众对这类主张的反应会是:"这太荒谬了!"
出处: Murray S. Davis --That's Interesting!Towards a Phenomenology of Sociology and a Sociology of Phenomenology http://pages.stern.nyu.edu/~wstarbuc/Writing/Interesting.htm